找到相关内容18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女性出家的由来及其意义

    偏重耶”?他说:“比丘尼须受两重戒,先从尼受,后从僧受;而泰国因某一个战乱时期,尼戒已失传授。除了世尊,他人不能制戒,故泰国仅有沙弥尼,而无比丘尼”。但中国的女子出家,是否照戒律先向比丘尼受戒,然后再向...

    竺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4653965.html
  • 从四川省两所佛学院现状谈谈佛学院教育问题

    如来藏。学院学生从入学开始,依次要学习沙弥戒、沙弥尼戒、正学女戒、比丘尼戒、瑜伽菩萨戒、梵网菩萨戒等,中间还要间以羯磨法、布萨法、剃度仪规、受戒仪规,特别是受二部僧戒仪规,使学生明了戒律的止持、作持,...

    何 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3959487.html
  • 佛教戒律的作用及其精神实质之探讨

    盗、淫、妄、(酒、烟、赌、毒。)”  八 戒——八关斋戒。  十 戒——沙弥、沙弥尼戒。  具足戒——比丘,比丘尼戒。  试叉摩尼戒——比丘尼;沙弥尼之间两年学戒女。  从大小乘戒经、戒相位来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4059488.html
  • 僧传阙略之事迹亦补记之

    五十六岁?出删定尼戒本一卷、已逸。?三年壬子 五十七岁?四年癸丑 五十八岁?五年甲寅 五十九岁?六年乙卯 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5160945.html
  • 《台湾佛教发展·南台篇》八——高雄佛教法派的崛起

    坚持“带发修行”,以致迟至战后才正式受戒。并且在这次戒期中,一共有十六位龙湖庵的女众前往受戒,其中十五位受“比丘尼戒”,一位受“沙弥尼戒”,算是风气初开了。  以上引了许多龙湖庵的传戒资料,其用意在于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363972.html
  • 不变随缘—美国弘法的挑战及中国佛教经验

    僧团」之定义,指受持比丘、比丘尼及沙弥、沙弥尼戒,或更有菩萨戒之出家众。然而此一制度在西洋佛教界甚为稀少,弘传佛法者只有少部分为真正之出家众。  事实上,大部分美国学佛者甚而不清楚僧团之定义,乃至认为出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665317.html
  • 菩萨戒疑义(下)

    中的摄善法戒和摄众生戒两聚之外,其他一切戒都是属于律仪戒。)  我们通常说别解脱戒,只是指七众五种戒(其中优婆塞和优婆夷戒同、沙弥和沙弥尼戒同,所以只有五种),或者再加上八关斋戒。然而,事实上,菩萨戒...

    尘 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667255.html
  • 虚云法师与福建佛教

    德清。按我国佛教界的传承习惯,出家者必须受足“三坛大戒”,才能成为合格的大乘出家人。三坛大戒,分初坛正授、二坛正授、三坛正授三阶段;初坛授沙弥、沙弥尼戒,二坛授比丘、比丘尼戒,三坛授出家菩萨戒;主事者为...

    张金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668677.html
  • 佛教道德哲学基础

    持五戒、八戒、菩萨戒;出家人又分为沙弥戒、沙弥尼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萨戒,其中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为出家人的根本戒。佛门弟子一般都能严持戒规,恪守不逾,努力不让邪恶的东西从六个根门溜进心田,做到...

    耿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6.html
  • 戒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

    成就。   二、戒律的分类   佛教戒律的形成,是佛陀在世时根据弟子们在行持和日常生活中随犯而随时制定的。戒律的种类很多,最常见的为:五戒、八戒(八关斋戒)、十戒、沙弥戒、沙弥尼戒、式叉摩尼戒、...

    张爱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5782168.html